别看自动驾驶系统挺炫酷的,但是其系统的开发测试,却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
就说这个简单的视觉感应测试,要经历物体的识别,环境的感知,模型的建立。
物体的识别是最基础的,也是最容易通过的。
当然,这是建立在车辆低速的情况下,在速度较高的情况下,也是很难的。
不过好在高速情况都是在高速公路上,路况相对来说比较简单。因此来说,相差也不是很大。
环境的感知,也是较为重要的一方面。
这方面体现的是摄像头的感知频率和对于图像的处理能力。
当然,一般情况下,感知功能都是没有问题的,很容易实现。
工程师要考虑的是在非正常的情况下,系统如何处理。比如说,摄像头出现了问题,或者采集的图像,出现曝光过度的情况。
就比如在夜间,当对面开着远光灯,直射你的车辆。此时的图像就会曝光过度,出现失真的情况。
虽然实际工况摆在这,开发人员可以解释说,工况太过恶劣,系统在这种情况下,判断失误很正常。
但是一个优秀的产品,还是要在技术能力范围内,尽可能地保证系统功能的完善。
因此,对于特殊工况,驾驶系统都有相应的策略。
对于这些工况下的环境感知,也都有特别的图像处理技术。
世界上的东西很多,能够出现在街道上的物品,也是千奇百怪。想要将这些物品在一定速度下,都识别出来,是很难的。
这种困难难到很多的企业,无力去做识别的技术,将所谓的障碍物,进行一刀切。
这种策略,虽然方案简单,但是太粗暴了,极易造成误判。
就比如说,在车辆的正前方,突然间出现了一个塑料袋,你说车是停还是不停呢。
甚至于,国际大厂的自动驾驶技术,在这方面,表现也不是很佳。
有机智的网友,甚至于根据某知名车厂的软件BUG,想出了不被追尾的方案。
那就是在自己的车尾部,吊一块红布。在人的视界中,这只是一块无关痛痒的布。但是对于驾驶系统,可能就将其理解成了一个障碍物。比如说用于道路施工时,分流车辆的安全警示桶。
这么做的目的,也是基于此品牌的车辆,经常出现自动驾驶系统不受控制,刹不住车,经常追尾别人的教训。
不过好在品牌方意识到了这个BUG,在这种做法还没完全风靡的时候,就将这股风气给刹住了。
江明当时听到这种做法,是笑掉了大牙。
之前不懂,纯粹是看热闹的心态,但是现在吗,有点理解此国际大厂的做法了。
这是一种对于技术限制的无奈!
环境感知完了,是模型的建立,也是比较关键的。
在监控系统的页面上,会清晰地显示周围环境的模型。比如说会显示出道路标识,远处的假人,各种各样的物体。
还别说,显示的精度还挺高的。显示出来的图标,也是惟妙惟肖的,看起来这部分没有什么问题。
还没等江明脑海中的想法消除,江明就感觉,自己有点想多了。
模型的建立,还是出现了问题。
当车辆的速度急剧地增加以后,相应的模型建立的速度,也将同步提升,以满足系统实时性的要求。
理论上是这样,实际设计中,也是这么要求的。
但是在测试中,众人发现,在车辆速度超过120码以后,模型建立的速度,已经赶不上环境感知的速度。
没过多长时间,众人就发现,往往车辆已经开出去老远了,但是在屏幕上显示的模型还是之前的。产生了一种类似卡顿的情况。
看到这,刘铭也有点无语了。
不应该啊,之前计算过的,应该不会出现问题啊,为什么实测过程中,出现了问题。
想到这,刘铭赶紧打开之前的数据流,进行分析。
在车辆上,有数据记录仪,能够实时的存储相应的数据。此时,刘铭正将数据导出来,然后查找问题点。
这个问题太致命了,这种错位,很容易引发安全事故。
“物体识别没有问题,环境感知也没有问题,怎么到了模型的建立,就有问题了呢?”
刘铭自言自语道地说道。
“是啊,上面两个步骤,速度都很快,完全能够满足时效性的要求。”
“而且按照理论计算,主处理器,也可以满足要求的。”
其他的同事,也是一副百思不得其解。
“江工,您怎么看?”
刘铭他们抓耳挠腮了半天,也是没有分析出来。刘铭看着身旁的江明,这样问道。
“我看看。”
江明也没有看到具体的数据,也不可能一下就看出问题,随后这么说道。
随后刘铭将位置让了出来,江明坐在上面,开始一帧帧地分析数据。等江明分析到一半的时候,江明大体心中有数了。
“喏,你们看,这里是不是有问题?”
江明指着一行数据,对着众人说道。
“额?”
众人顺着江明的眼光看去,只是看了半天,也没发现问题点。
刘铭也是有点纳闷,江明所指出的数据,是非常平常的一行数据,是用来调用指令,分配系统资源的。
在这个阶段,由于车辆的速度增加,用于环境感知的资源会逐步地提升,然后加速环境感知的速度,为接下来的建模做准备。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为了彩礼,开局研发石墨烯电池请大家收藏:(www.huaidanxs.com)为了彩礼,开局研发石墨烯电池坏蛋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