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也是魔怔了,要什么顾彻啊?
不一定需要找出另一个顾彻,只要综艺节目做的好,有话题度,哪怕没有第二个顾彻,但他们也可以造出第二个流量明星来!
用这种方式去思考,那些公司纷纷与之前的自己和解,急切地扎堆往创作类型的节目冲,该申报的申报,该备案的备案,该策划的策划……
繁华娱乐公司里。
主要高层人也还没到,现在到来的都是一些小职员,比如说经纪人。
忽然有一位经纪人感叹道:“上一次开会,虽然最后解决的方向是摘掉了顾彻,但刚开始也是因为顾彻闹出来的动静太大,我们才会聚集在一起紧急开会。”
“好不容易等顾彻上完了节目,再也不用提心吊胆地盯着业内的数据,结果又是因为顾彻,让我们聚集在一起。”
有人笑着说:“别人说是缘分让我们相聚,我们是因顾彻而相聚。”
气氛欢快了些,这些经纪人趁着高层没有来,互相交流着他们得到的消息。
因为每个经纪人带的艺人主攻方向不同,有的是主攻音乐、有的是综艺、有的是电视剧……所以不是每个经纪人都一定很了解行业动向。
他们更多的,是去了解所带明星主攻的那一方面的资讯,这也就导致了有一部分经纪人还不知道公司急急忙忙叫他们过来开会的原因。
“顾彻你知道吧?”
“知道啊,他上了一档很火的节目,节目被他带飞起来,成功跨洲出圈。他创作的歌曲也很好听,是个很不错的音乐创作者,我都听他的歌呢!那首《海阔天空》我最喜欢了!”
“那你知道他们那档综艺节目要给他们出专辑吗?”
“知道啊……等等,难道叫我们过来开会跟顾彻的新专辑有关系?”有人回过味来,又皱起眉:“不对啊,综艺不是已经结束了吗,那专辑能推得出去?”
做综艺的,尤其是做偶像选秀类综艺的,都深知这类型的综艺哪里最赚钱。
一个是广告费、广告赞助。
第二个就是在选手很有热度期间,推出一些选手代言的产品,薅羊毛。
这些产品可以是选手周边、节目组周边、也可以是真正的一件商品,让明星成为类似代言人的性质。
这种只需要跟爆红选手签一个短暂的月抛合约,就能狠狠薅一笔粉丝经济。
像是《我是创作人3》这种节目都要做完了,才推出总决赛选手的个人首张电子专辑,典型的是一种失败的营销。
因为节目组没在节目最容易获取流量、最容易赚钱的时候,把这些选手的专辑给推出去,那后续的销量,谁都不敢保证。
毕竟看节目的,谁没有个上头的时候?
就如看小说,谁没个看作者爆更求月票,心情激荡之下连送几张月票的时候?
冲动,就是魔鬼[狗头]
知道内情的经纪人无比感叹道:“何止是推得出去啊?简直是战斗力爆表好吗!顾彻的首张专辑,五个小时内销量破一百万,已经获得了‘金唱片’荣誉了!”
五个小时?
销量破一百万?
他听得是整张专辑的销售,而不是单曲销售?
等等,现在是什么世道?
他不会是穿越回到那专辑为王的时代吧?
知内情的经纪人拍了拍那位一脸茫然的人的肩膀,非常感同身受道:“当初我看到这个成绩,我比你更要吃惊,但这就是事实。”
事实证明,顾彻这位顶流,是真的顶流!
那人犹豫问:“会不会刷了?”
知内情的人摇了摇头,语重心长道:“如果他刷了,你觉得我们现在还会坐在这里开会吗?”
大家都是千年的狐狸,何必玩什么聊斋呢。
到底刷没刷,一目了然,大家看得出来。
以前《我是唱作人3》节目刚爆火时,他们就知道这档节目是买过热搜的。
但在真正跨洲稳定住热度后,节目就没买热搜了。后面追更的网友太多,靠着网友的评论就能将热度自发顶上去。
再后来顾彻爆红,每一首歌曲销售都能挤入新歌榜,他们也只是觉得顾彻是个有才华的年轻人。
毕竟新歌榜虽是统计下载量,但并不会把下载量给公开出来,跟专辑销售榜是两种不同的记录方式。
顾彻的歌在新歌榜霸榜的时候,他们没觉得有多了不起。
除了上个月《海阔天空》在月末成功逆袭上位,成为了新歌榜第一名。
第二个月的新歌榜,《夏天》并没有拿到榜首,没能实现蝉联,也就导致让大家有种错觉——顾彻的歌好像也没这么神。
更不用说这个月,顾彻的《梦回故苑》从一开始的新歌榜争夺战中率先夺得第一,后面几天稳不住,连续掉了好几个排名,最终才稳定在了歌榜的第八名。
这数据,比之《夏天》又更加弱了点。
数据一次比一次弱,他们这些经纪人被数据迷惑,导致等顾彻的首张专辑《我》上市,成绩爆种破纪录,才让他们恍然反应过来。
——他们严重低估了顾彻的实力!
顾彻的走红道路跟娱乐公司特意造顶流出来的套路有点像,不止一个人怀疑顾彻跟大公司签了合同,买了专属推广。
但等他们分析数据时,又认为这个数据不像是推出来的,于是将心思放在“顾彻是如何不着痕迹进行推广”这方面上。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文娱从传承粤剧开始请大家收藏:(www.huaidanxs.com)文娱从传承粤剧开始坏蛋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